對「教育」這塊領域性趣缺缺的我,一向很排斥走教學這一行。但是,這一年踏入社會後,仔細觀察社會大環境下孕育出的人文科學產業,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,也因此最近才慢慢接觸教學。看著身邊各行各業的人,總有時會想著,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? 或這麼作? 由於每個環境給的教育不一,除了影響他們的人格發展,隨之推演到他們的個人行為影響到公司體系的運作,再轉而影響至產業發展。總體來說,教育一旦向上,所有的經濟、文化、政治體制絕對是好的。但由台灣社會事件來看,我開始思考著如何帶給台灣一個健康快樂的社會? 從台灣教育制度大學招考北北基、校園霸凌、白玫瑰、野草莓到自殺事件...等社會事件,我想這些都是跟我們的教育是離不開關係的。然而,又在當我看當下政府和人民吵著教育制度要如何改、如何營造特色高中、法律如何保護青少年的同時,我想這些話題是一輩子 都吵不完的。如果我們姑且把教育制度、法律、社會利益擺一邊,從最初的問題 : 如何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? 我想當大家在對教育喋喋不休的時候,是否忽略了我們的「生命教育」? 孩子如果沒有健全的身心發展,想必未來社會一定是軟弱無能的,想當然耳,更談不上培育人才。
教育的範圍很廣,大範圍至我們的普通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,細微至我們的在職訓練、終身學習,這些教育都是影響每一個人的道路,所以教育是最直接的影響力。教育的目的,是培力,是教育人類在人格健全發展下,能夠發揮自己的特色長才獨立於社會。但是我看到台灣是倒金字塔的現象,重學業、術,卻忽略了生命教育、人格教育,所以導致社會價值觀隨著西方商業價值觀引進而翩翩起舞,最後資本主義興盛,人類行為以錢為本,並且消費成為文化,文化再型塑教育,這樣一系列複雜的循環體系,教育幾乎只剩空殼,使社會事件頻頻出現。眼看著人才爭相出走,另外,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接將自己孩子一個一個往國外送,留不住人才、青年學子,怎麼可能有一個富強的國家?
「生命教育」、「人格教育」要成為一堂課程對於年輕學子來說,可能會被認為是枯燥乏味的課程,但是這是必要的,我贊成把這兩項教育放在平時專業科目的教學內容或生活中,這個方法其實一直被用在課堂上,但被放上的內容的分量仍然算少;學生時代,你一定有過老師拿出正負2度C或2012的電影在課堂上放映,然後老師請學生回家寫電影心得,讓學生知道地球遇到的環境威脅,我想這不失為一個教學方法,但是這樣的教學需要修正,因為亞洲的學生較被動,給他們心得作業等於教他們尋找符合主題的文章去複製貼上,何不如直接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直接發表心得感想? 我認為除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外,教導他們在眾人前勇於發表自身意見是同等重要,因為出了社會,沒有人會理所當然的為你爭取「你的」權益,每個人都需要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。另一方面,教育也是可以從生活做起,如同你教你的同事執行公司事物,或著你教你的親人開車...等都屬於教育,只要教好一件事物,這件好的事就會不停的傳下去,好的教育是可以帶給人快樂的。就如同電影「告白」,放在教育的角度,雖然主題負面,但是可以了解教育也跟告白一樣有感染力,B跟著A行事,然後B影響C,讓感染力無限擴張。
以上說了那麼多,在教學方面懷抱一些世界和平的小小夢想,同時希望自己能因為在教學過程中,也能找到對的標準值,之後用在教學上可以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和錯的,還有獨立思考。最後,我推薦嚴長壽所寫的 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(在Blog 6月8號的日記有剪貼作者的論點)、楊志良的新書「拼公義,沒有好走的路」、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「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」,這三本著作值得花時間去品味,相信對生活大小事思考的幫助很大。
ps. 我不想當老師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