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年代 更需同理心

  • 2011-03-22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楊錦潭】

 

     全球化的腳步只要走過,就會以某種形式留下足跡。土地與人類始終會記得。零落的灰燼,表明很久以前曾有大火或輻射塵的足跡,甚至淺淺的足跡都能在硬化的泥土裡存續數百萬年。二○一一年日本輻射塵浩劫只在瞬間的發生之後,就足以在地球留下永恆不滅的紀錄。其實只要去尋找這些全球化的資料,就會體認到歷史大部分未遭隱藏,只不過常被世人忽略而已。

     全球化的腳步也是時而快,時而慢吞吞的。否則源至一七八九年法國民主自由社會的需求面,也不至於花了二百多年之後,才在二○一一年初由突尼西亞與埃及民眾走上街頭推翻獨裁政府。可是,近年來Apple公司在美國開發出來的iPhone或iPad卻在很短時間之內就在全球形成時尚。當前全球化是屬唇亡齒寒關係,二○一一年初中東與北非地區動盪,再加上東日本空前大震與驚人的核災,再度快馬加鞭的對人類當頭棒喝。它是來自大自然對於後工業「人定勝天」發展的譴責嗎?值得世人深思。

     首先,全球化本身就是超越國界,全球化的形成是指向一個動態、就業、人權、兩性平權、地方設廠的過程,由政治、經濟和跨國行動者所運作、發展、穿越民族國家主權與管制能力的行為。十三世紀蒙古成吉思汗帝國就開創了貫通東西方的絲路的文明,如今跨國企業、國際組織、全球網絡化的非營利組織(NPO/NGO)、國際貿易組織(WTO)等都是全球化的明證。因此,全球化強調超越國家、跨全世界性的組織活動,它穿透、跨越了疆界的限制,並且形成動態的連接。

     其次,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生病,會造成其他國家受害。當新的流感(如SARS風暴;二○一○年的H1N1)出來時,也可能會因為全球民眾的互動交流而感染到全球其他國家的人;當一個國家想運用核武器尋求解決該國的問題時,其他國家遭遇到核武攻擊的危險也會跟隨上升;當暴力極端分子在波士尼亞和非洲達爾富進行屠殺無辜時,這也是全人類集體良心的汙點。

     第三、全球面對共同的挑戰。全球化特色在於事務的無疆界化、無單一要件化,由於全球化「資本流動去管制化」、「愛滋病感染」、「金融危機」、「人口流動」、「與族群衝突」、「生態問題」、「核電輻射塵危機」、「文化認同問題」、與「海嘯危機」等浩劫,皆反映全球化事務解決因果的複雜化,並非單一國家或地區根據所可以承擔,它成為全球共同的挑戰。此次發生在日本大地震與核電輻射塵危機,就是一場系統性互為影響的全球化生態危機。

     第四、全球化常殃及尋常百姓家。舉廿世紀九○年代美國柯林頓總統的「資本流動去管制化」,它造成全球最富有一%者,累積財富速度主要歸功於解除金融管制。換句話說,類似「資本流動去管制化」的「金融創新」獲益人既不是窮人,也不是中產階級,而是全球富有的頂尖少數人。○八到○九年間的金融風暴,美國房市泡沫一破,末日就降臨了。華爾街銀行與金融機構曾把房貸包裹成五花八門的複雜投資,海撈數十億美元,如今那些房貸價值瞬間化為烏有。造成了股市狂跌,把市井小民的退休帳戶價值腰斬。二○○八年,美國家庭總財富約流失了十一兆美元。

     從科技發展到防災救災,因全球化之故,世人不能只是孤芳自賞,而必須積極學習與其他不同背景的民族相處,付出友誼與同理心,這才是一分可敬高貴的國際社會責任,讓彼此分享存在的意義。(作者為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教授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 -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